2012年9月25日 10:22 中國紀檢監(jiān)察報
漢代官員的工資以所得糧食多寡區(qū)分等級。最高的稱萬石,月俸為三百五十斛谷;其次為中二千石,月俸一百八十斛谷。御史大夫就是中二千石,屬于高級官僚,是全國最高監(jiān)察執(zhí)法長官。漢初人申屠嘉就是其中一位。
申屠嘉這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疾惡如仇。這里僅舉兩例。
漢文帝有個寵臣名叫鄧通。說起鄧通起家的原因,今天看來十分荒謬。漢文帝曾做了一個夢,夢見自己想上天卻上不去,有一個頭戴黃帽的人把他推了上去。漢文帝醒來后便派人尋找那個推自己上天的夢中人,鄧通就是這樣被選中,并被提拔做了上大夫。他沒有其他才能,僅僅憑著馬屁功夫博得文帝寵愛。文帝經常微服出宮到鄧通家游玩,還賞給他一座銅礦山,允許他鑄造銅錢。史載鄧氏之錢流布天下。
申屠嘉十分厭惡鄧通,但苦于沒有理由而無法懲治他。一次上朝,鄧通不遵禮儀站在了眾臣之上,且對丞相也是怠慢不敬。申屠嘉奏事完畢,對文帝說:“陛下寵愛鄧通,這我不管。但朝廷禮儀乃國家大法,鄧通無禮,不能不治!”散朝后,申屠嘉向鄧通發(fā)出通牒,要求他立即來相府,否則斬首不赦。鄧通無奈,只好硬著頭皮前往謝罪。最終因為文帝派人來保,鄧通才撿回一條性命。
景帝繼位,寵信晁錯,繼位第二年就任用他為內史。晁錯的內史府大門朝東開,進出不方便,他便命人在南面開了一個門。內史府緊鄰太上皇廟,開南門必然會破壞宗廟外圍的矮墻。申屠嘉聽說后,認為晁錯此舉不當,第二天上朝,奏請皇上治其大不敬之罪。但景帝為晁錯開脫道:“晁錯所壞者,不是宗廟真正的圍墻,況且又經過了我的允許,不應治罪。”申屠嘉竟因為沒能使晁錯受到懲治而活活氣死了。
疾惡如仇是監(jiān)察執(zhí)法官應該具備的品質,唯有如此,才能是非分明,懲貪除惡毫不手軟。可一般人們在評價申屠嘉時,對他懲治鄧通一事是褒揚有加,而對他懲治晁錯之舉卻貶為心胸狹窄、嫉賢妒能。其實在兩件事情上,申屠嘉的判斷標準是一致的。申屠嘉自己是隨著劉邦“馬上得天下”的第一代功臣,在他眼中,無論是鄧通還是晁錯,都沒有為開國立下汗馬功勞,不過是靠耍嘴皮子得到皇帝寵信,并恃寵胡作非為,都應該被懲治。所以,盡管晁錯是史上有名的政治家,也不應因此否定申屠嘉。
問題并非出在疾惡如仇,而是出在申屠嘉對社會形勢發(fā)展變化認識不清上。
文景時期,天下已定,國家面臨的任務是如何治理好天下。早在西漢建國初期,陸賈就向劉邦提出了十分尖銳的問題:“陛下馬上得天下,難道還能馬上治天下嗎?”文帝、景帝對這個問題早有清醒的認識,他們一方面采取輕徭薄賦、與民休息的政策,另一方面大力尋求、任用于治國有用的人才。晁錯正是適應這種需求而出現的。他的《言兵事疏》、《守邊備塞務農力本疏》、《勿收農民租》、《賢良文學對策》等奏疏,都對治理國家提出了十分有益的建議。他被文帝景帝寵信,與鄧通有本質上的區(qū)別。而申屠嘉并沒有看到這種變化,認識依然停留在“馬上治天下”的階段??梢姡鲆粋€稱職的監(jiān)察執(zhí)法官員,僅僅疾惡如仇是不夠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