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文:一念向廉 一念向貪
時間:2013-03-15 | 瀏覽: | 來源:
我一直認為,廉潔教育是無處不在的。除了能從書本中學到、在電視上看到、在廣播中聽到外,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留心,也能體會到廉潔的重要性。
一念佛魔
在地方上工作的時候,我迷上了收藏石頭。家里人說我不務正業(yè),朋友勸我“切莫玩物喪志”。其實,收藏奇石不過是我的業(yè)余愛好而已,而且有時候還可以假“正業(yè)”之名而行。比如我收藏的一組水沖造型石,當年就擺放在我的辦公桌上,每當看到它,都會讓我警醒。
這組石頭由兩塊組成:左邊一塊是石包石,像一尊側(cè)面的風化了的佛頭;右邊一塊是帶有孔洞的晶體石,像一個扭曲的骷髏。一佛、一魔形成鮮明對比,我就把這兩塊石頭做在了一個底座上,取名為“一念佛魔”。
一念佛魔源于佛教的說法,意思是說,在面臨考驗的時候,一念成佛,一念成魔,佛魔就在一念之間。公務人員的廉貪也是如此,在關鍵時刻,一念向廉,一念向貪,廉貪就在一念之間。我之所以把這組石頭放在辦公室,就是要時刻警醒自己,堅持原則,防微杜漸,遠“魔”近“佛”,去貪向廉。佛和魔不是天生的,成“佛”成“魔”都是自己選的,所以,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一念之間。
帶淤泥的蓮藕
我妻子素無做飯經(jīng)驗,買菜更不是她的長項。有一次,她左挑右選買回來的蓮藕竟然是斷掉的。我做飯的時候,反復沖洗后,發(fā)現(xiàn)蓮藕的孔洞中仍有殘留的淤泥,我只得拿水果刀一個孔洞一個孔洞地去除里面的淤泥。
北宋學者周敦頤贊美蓮花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遠益清,亭亭凈植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!”蓮藕本是高潔之物,為何會藏污納垢?只是因為斷掉了,就給了污垢可乘之機。加之蓮藕自身又有孔洞,淤泥便趁虛而入。
我一邊拿著菜刀切蓮藕一邊思考,恍然悟到,其實人和蓮藕是一樣的:蓮藕自身有孔洞,人自身有欲念。蓮藕要做到不被淤泥侵入,就得是完整的,不能斷開。要做廉潔的人,就要筑牢“防火墻”,思想上不能有縫隙。
多出來4000元錢
早年我還是西部志愿者的時候,有一次回北方老家,到銀行取錢。那是春節(jié)前的一天下午,銀行里辦業(yè)務的人很多。在一片擁擠中,我取到了2000元錢。我手里抓著錢和銀行工作人員遞過來的回單從辦業(yè)務的人群里退了出來。
回到家里我才發(fā)現(xiàn),夾在現(xiàn)金中間的小票居然是“存款回單”。莫非是銀行工作人員用錯了單子?但直覺告訴我不是用錯了單子這么簡單。
于是,我又騎著自行車返回縣城。銀行已經(jīng)下班了。我到自助柜員機上查詢,發(fā)現(xiàn)我的卡上比取款前還多出2000元。
騎車回家的路上,我的大腦還在不停地思索。銀行給我2000元現(xiàn)金,我的卡上又多出2000元,相當于我平白無故地多了4000元。要知道,當時,我們志愿者每月只有600元生活補助,這筆錢相當于我近7個月的補助呀!當天晚飯,想著這件事,我沒吃多少東西,我輾轉(zhuǎn)反側(cè)夜不能成眠。在做了很多種假設之后,我決定第二天把多出的錢還給銀行。
第二天,我正要從家出發(fā)的時候,家里的電話響了。對方非??蜌獾卣f他是銀行的,頭一天對賬時發(fā)現(xiàn)一筆業(yè)務有問題,問我什么時候有時間去核對一下?我爽快地答應了,立即趕到銀行,作了更正。
想當初,因為銀行的失誤我多得了4000元錢,食不甘味、夜不安眠。試想,如果是違紀違法得來的錢,豈不更是讓人每天都寢食難安,備受煎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