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權(quán)力關(guān)進制度的籠子
時間:2013-08-06 | 瀏覽: | 來源:
解決腐敗問題是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最鮮明也是最令人關(guān)注的文字之一。徹底解決腐敗這個問題,光靠思想教育或指望所有領(lǐng)導干部都能自律是靠不住的,但是單純依賴嚴刑峻法懲治亦難杜絕。習近平總書記借用蘇軾《范增論》中的一句話“物必先腐,而后蟲生”,不僅僅為這句古老的警世之言賦予了新意,而且為全黨指明了解決腐敗問題的方向和重點。這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“福音”。
“物必先腐,而后蟲生”,有好幾層意思,其中之一是告誡人們不能滿足于反腐敗已經(jīng)捉了多少蟲子。物已腐爛了,可能舊的蟲子沒捉完又會生出若干新的蟲子。甚至愈捉愈多愈捉愈大。反腐敗要從“物欲保鮮,衛(wèi)生無菌”這個根本問題上抓準抓狠。一塊新鮮的好食物若要保持新鮮,就要從冷藏滅菌等方面入手,也就是說反腐必須建立和完善能有效抑制腐敗、監(jiān)督腐敗、懲治腐敗的一整套制度約束與監(jiān)管機制。把各級領(lǐng)導手中的權(quán)力關(guān)進制度籠子里,“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、不能腐的防范機制、不易腐的保障機制”。
我國有句古話叫“防患未然”,這話出自《申鑒·雜言》一文中:“進忠有三術(shù):一曰防,二曰救,三曰戒。先其未然謂之防,發(fā)而止之謂之救,行而責之謂之戒。防為上,救次之,戒為下?!惫旁捴羞€有“防微杜漸”一說?!逗鬂h書·丁鴻列傳》記載:東漢和帝時,竇太后臨朝聽政,外戚竇氏兄弟擅權(quán),為非作歹。司徒丁鴻上書和帝,建議趁竇氏兄弟的權(quán)勢還未強大,及早加以制止,以防后患。丁鴻在上書中說:“若敕政責躬,杜漸防萌,則兇妖消滅,害除福湊矣?!边@里的“杜漸防萌”,即現(xiàn)在說的“防微杜漸”成語?!对贰垬E傳》中更直言:“防微杜漸而禁于未然?!?
中國共產(chǎn)黨是地球上的第一大黨,且執(zhí)政管理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。大有大的難處。對于這樣一個龐大的機體,又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沉淀,在諸多方面受到傳統(tǒng)的和新潮的腐敗侵蝕是很難避免的。但“很難避免”并不意味“不可避免”或“理所當然”。解放前夕毛澤東與黃炎培關(guān)于“其興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的談話廣為人知,而毛澤東與冒鶴亭關(guān)于獅子與虱子的談話同樣幽默深刻。
冒鶴亭(1873—1959),清光緒舉人,辛亥革命后任北洋政府財政部顧問,解放后應聘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特約顧問、上海文史館館員,對詩、文、詞、曲的創(chuàng)作與硏究都頗有學養(yǎng)。1957年冒鶴亭從上海來京探親,毛澤東拜托陳毅元帥請他到中南海做客。6月30日夜,毛澤東與冒鶴亭長談近兩個小時,談話領(lǐng)域廣泛,說古論今。臨行時毛澤東送老先生上車,并問老先生有何贈言。冒鶴亭引佛經(jīng)中一個故事說:獅子是百獸之王,什么猛獸都不怕,只怕自己身上長虱子;共產(chǎn)黨是獅子,不可自己生虱蟣。虱蟣雖小,害莫大焉。毛澤東問,是咬人的虱子嗎?他還用拇指捻著食指來形容。在得到肯定回答后,毛澤東說謝謝,表示一定牢記。
這個佛經(jīng)故事也告訴人們,治理腐敗,不能單靠捉虱子,而且獅子也很難捉凈自己身上的虱子。套用習近平引用蘇軾的話就是:“獅必先臟,而后虱生?!痹谥T多嚴峻挑戰(zhàn)中,一些黨員干部發(fā)生的貪污腐敗,更應使全黨警醒?!拔锉叵雀?,而后蟲生”,就是告誡全黨,既要狠抓蟲子、多抓蟲子,同時也要從體制和制度上著眼,堅持標本兼治、綜合治理、懲防并舉、注重預防,特別是要注重黨內(nèi)監(jiān)督、民主監(jiān)督、群眾監(jiān)督、輿論監(jiān)督,真正建立一套“老鼠過街,人人喊打”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,讓各種監(jiān)督成為一條防腐懲腐的萬里長城,成為貪腐分子不可逾越的防線。